metoo 延燒到那天,終於爆裂出一朵最巨大的蕈狀雲,把所有人震的天翻地覆。
向來得體、穩重、周到而溫暖的他,
變成了我們不認識的樣子。
後來的事,我們都知道了:
他提著汽油桶上場救火,卻承受不住壓力、
事情快速失控、局勢更加覆水難收……
漫天的新聞和社群貼文,猛烈沖刷了好幾天,
而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鍾欣凌在臉書的一篇貼文:
她分享了一碗麻油雞麵線🍜,
寫下一段溫柔的祈禱:
❝
有沒有什麼方法或橋樑
可以讓受到傷害的
需要保護的
努力改過的
想要彌補的
都得到慰藉
真心難
都需要勇氣
❞

▋故事撕開陳年瘡疤,震動如巨浪一波波襲來。
兩個多月來,我們一起經歷震驚、憤怒、同仇敵慨的洗禮,
我們也發現:
真實世界,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立體、也更複雜……
✤比如:不是所有的故事,都是真的 ──
感情糾紛、挾怨報復、抹黑造謠,夾雜在這波巨浪中,試圖攻佔人們的注意力。
我們還在分辨真假,已有無辜的人被謠言擊落。
✤比如:加害者也有很多種樣貌 ──
◽承認/不承認
◽道歉/不道歉
◽已改過自新/至今仍是慣犯
◽悔改/不悔改/反咬一口、再次傷害被害人
我們的社會,是否足夠成熟到:
對不同的狀況,給予 不同程度的譴責與接納?
H混亂中說了好多話,在沸騰的輿論中,卻幾乎被全面否定。
我真心覺得可惜,有些是很值得討論的。
比如,他點出了難解的社會問題:
「那更生人呢?怎麼辦?永遠無法回到社會了嗎?」
這段時間以來,社會瀰漫著一股氛圍:
「只要你犯錯,即使後來悔改,也來不及了。」
「你不配重生。永遠都不配。」
「你就該眾人唾棄、孤立無援、悔恨終生。」
連送暖的人也遭到公審:
「他有罪,你怎麼可以為他加油?!」
「聖母病發作啊你?!」
人們義憤填膺、似乎行了公義,
長遠來看,卻埋下了更多危機……💣
▋試想:
如果承認/不承認,結果根本沒差,
如果悔改/不悔改,迎來的都是一條絕望的路,
那,誰還願意傻傻地認錯?
👁🗨一承認,一輩子就完了
👁🗨打死不認,反而保有一絲生機
👁🗨反咬一口、拉黑受害者,搞不好能逆轉勝
真相很殘酷 —— 這就是「犯錯者」的視角。
當「悔改」毫無吸引力:
❝再度傷害受害者,將會讓犯錯者獲得最大報酬。❞
「悔改無活路」的社會,會讓犯錯者更走向極端。
未來浮上枱面的受害者,將會面臨更艱難的處境……
我們會在枱面上,逼出更多陳建洲,用更強硬的姿態,壓迫著更多的大牙……
▋🔥有人說:
「沒錯,我就是要看到他,一輩子活在悔恨羞恥中,再也無法翻身!」
讓犯錯者痛苦,藉以彰顯正義、也能安慰身心受傷的受害者 ── 這是最直覺的方法。
實際情形卻是:
越想讓對方受苦,越可能走向「雙輸」。最近的白飯事件,不正是如此嗎🍚?
✤越絕望的結局 +悔改也沒機會重生
那犯錯者會更傾向「將錯就錯、玉石俱焚」
◽比如:本來是偷竊,乾脆殺人滅口
◽比如:真正內疚的,索性自我了結,那受害者也等不到賠償了。
◽比如:本來 metoo 想認錯,但想到「先前悔改的人,結果還不是一樣慘」,乾脆反咬受害者,把受害者妖魔化成「本來就不檢點」。
只要受害者黑化,自己就可以博取同情、甚至還可以安全過關 ⋯⋯
這個過程中,如果受害者「不夠強大、不夠完美」,極可能在過程中再次受傷。
所以,有死刑的國家,犯罪率常常更高。
更嚴厲的 鞭刑、石刑、斷掌的國家,執刑當下大快人心,但社會卻瀰漫暴戾之氣,犯罪率更是居高不下。
路絕了,犯錯者更難回頭。
激起的暴戾之氣、卻可能波及更多善良的人。
所以,總有人倡議:悔改的更生人,社會要給予機會。
也總有人倡議廢死、停止鞭刑、斷掌刑等等⋯⋯
倡議者常常被誤解:
「白癡!壞人談什麼人權」
「有沒有想過受害者的心情!?」
事實上,給悔改者一個機會,不是無腦、鄉愿、更不是不顧受害者。
他們要保護的,正是未來的受害者、整體社會、與更多善良的人。
▋這的確是兩難:
✤讓加害者受到極端痛苦,
對當事人受害者,是立即的撫慰:
✤打造「友善更生人」的社會,
讓「真心悔改的犯錯者」自新,長遠卻能保護更多人——
✤ 理智上來說:
後者的好處可以理解,長期國際數據,也支持這個推論。
✤ 情感上來說:
受害者、整體社會當下的情緒,卻無法得到撫慰。
▋「原諒犯錯者」和「友善更生人」,本來就是兩個議題
所以我談的不是原諒,而是:
「給誠心悔改,和不肯悔改的犯錯者,有區別的對待。」
👁🗨前者是受害者要考慮的事,後者是全體人民要討論的事。
在這波 metoo 運動中,大家卻把兩件事混在一起了。
或許,從網路開始吧…… 我們可以做一些事!
╭-------╮
☞ ✤ 反思 ✤ ☜
╰-------╯
❶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訊息,去分辨故事真偽?
❷當真相尚未明朗,我們能否當一個安靜的觀察者,不要批判、不要公審?
❸仔細回想:這一波混亂中,誰被謠言中傷、擊落?
這個社會是否記得,還他一個公道?
❹仔細回想:Metoo運動中,
哪些犯錯者拒絕對話、否認到底?
哪些犯錯者反過來傷害受害者?
哪些犯錯者呈現出悔改與歉意?
❺不同悔改程度的犯錯者,能給予不同程度的對待嗎?
我自己能夠做到嗎?
❻Metoo運動中,
哪些機關團體,息事寧人、草草結案?
哪些機關團體,誠心咎責道歉,甚至補強了性平機制?
❼對別人丟石頭之前,我們是否能提醒自己:
我們真的瞭解全貌嗎?
所有人的說法,我們都聽過嗎?
❽你有無法原諒的人、無法解開的心結嗎?
你想要的未來,是否一定要建立在對方的痛苦上?
❾最後:
如果世界上存在一個解決方案,
你和結怨的對方能共好,唯一的條件是:
你得接受「對方不會過的很慘」這件事……
你願意試試看嗎?
╭-------╮
☞ ✤ 練習 ✤ ☜
╰-------╯
❶給予受害者
再次、最深的同理與祝福。
❷對 願意悔改 與 不肯悔改 的犯錯者,給予 不同程度的譴責、不同程度的機會:
犯錯的部份,給予嚴厲的譴責與監督。
❸對於願意悔改的人,給予一點點空間:
◽試試看:不要一口咬定「他的悔改是假的」。
◽試試看:不要詛咒他「永遠爬不起來」
如果希望他用一輩子補償、懺悔、付出代價,
又把重生的路全部堵死,
這兩件事在邏輯上,就是矛盾的。
堵死了,那他連自己都無法照顧,怎有能力補償受害者?
❷+❸ 如果做不到、太難、不舒服,當然沒關係。
將關注轉到自己的生活即可。
但也請允許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觀點。
就像這一篇的存在,我提出了不同的視角,但也同理不同的反應,包括憤怒。
❝憤怒,可撫慰當下,
重生,能療癒未來;
這些都有力量,希望他們都存在。
大家有其他的練習、反思可以補充嗎?
歡迎留言給我唷🤍🧡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