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礁溪的火車上,阿方望著窗外的海,突然說:
「太平洋挺美的,很寧靜的感覺🌊。」
我有點訝異:我記得她超討厭海,求其是太平洋。

🌑阿方第一次談分手,就在太平洋的浪花裡🌊。
當時,阿方前男友派駐國外,一個瀕太平洋的熱帶城市。他們撐過兩年遠距離的考驗,已經開始討論結婚。
「妳請假來陪我嘛,」男友說:
「順便看看這裡適不適合辦婚禮。」
為了男友,那陣子阿方拼命加班,工作進度大幅超前,終於破例爭取到六週長假。
✈飛機降落時,男友的同事都來接機,她被戴上兩圈鮮花,眾人簇擁著她走向男友,香草灑落在他們的頭髮上……
那一刻,誰都覺得這是他們的蜜月前奏。
接著是緊湊的行程:
機場直接拉車去海灘、參加歡迎 Party、到主管家聚會、隔天早起和同事會合、到附近的城市遊玩、晚上吃海鮮大餐、然後夜唱……
她累得有點恍神,一直惦記著行李箱還沒整理。
週末結束回男友住處時,防曬卸一半她就累得睡著了。
下個週末,情況差不多:一個接著一個的行程、Party。
她有點納悶,男友向來很活躍,但在台灣時,沒這麼多活動啊。
男友說:「外派來這裡,週末沒別的事嘛,大家都會出來玩。」
「我不去可以嗎?」
男友訝異地說: 「妳不是來陪我的嗎?」
「妳大老遠過來,一定要好好享受啊。」
享受?阿方問:
「不用每個行程都參加吧?」
「我看有的同事,聚完餐就回家啦。」
「他們住這裡十幾年了。我們短期外派,就要把握時間啊。」
這跟她想的不太一樣。
她以為假期是拿來放鬆的,現在搞得好像虎嘯戰鬥營。
她開始期待禮拜一早上,男友上班後的時光。
沒有人隨時來敲門、沒有互相揪來揪去,終於可以把假期,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:
🌊她會把頭髮挽起來,穿著寬鬆的衣服去逛市場。
🌊天空很藍的日子,她會散步到附近的海灣,和魚兒🐠、海龜🐢一起浮潛。
和魚兒🐠、海龜🐢一起浮潛。
🌊她在家裡煮當地的食材,配著市場找到的辛香料、烹煮著咖啡,一口一口細細品嚐。
🌊她也喜歡靜靜地閱讀。📖☕
🌊晴朗雲高的天氣,她會騎腳踏車到附近的碼頭,靜靜等夕陽落下。
(好舒服啊🥰🥰🥰)

晚上偶爾有同事來,大家都很關心她:
「把妳一個人放在家,太可憐了啦,」
「一定很無聊吧?」
「一點都不會呀。」
她認真說了些白天的事,得扯著喉嚨 ── 大夥正起鬨要打麻將,她的寧靜分享顯得格格不入。
「人生要會玩,妳這樣不行啦!」
同事揶揄她:「妳這樣很像當地人耶。」
「你們也很像觀光客啊。」這句阿方忍住沒講。
這些都還是小 case。
第三個週末是連假,總共有五天之久!
阿方簡直如臨大敵…… 出發前幾天,她甚至感到一股壓迫感。
週六一早在景點集合,先搭一趟直昇機導覽、結束後打沙灘排球(有人去搭第二趟直昇機)、中午有聚餐、下午有舞會、晚上是當地華人聚會……
隔天早上先潛水兩支、中午吃泰國菜、下午在海邊衝浪、晚上營火烤肉、另有一批人去夜唱……
她努力融入那極度外向的世界,卻很快耗盡能量、筋疲力竭。她得想辦法充電。
阿方想到小鎮的老街散步,一小時就回來。
他們熱心地攔住她:
「不用去啦,那裡我很熟,沒什麼好看的。」
阿方待在棕櫚樹下看書🌴,男友會繞過來抽她的書:
「吼,來了妳又不嗨。」
其他人附和:「妳要學會放鬆啦……」
「我現在就在放鬆啊。」
她耐著性子,一遍又一遍地說。

阿方喜歡潛水,這是唯一安靜的活動。船開到海心,他們緊咬氧氣嘴,任軀體墜入寧靜的深藍。
這是阿方最自在的時刻 ── 人類在海裡不能講話,沒有那麼多七嘴八舌。喔,感謝天🙏!
第三天、第四天,沒有潛水行程,阿方有點難過。
睡不飽、趕行程、烈日沙灘、啤酒夜唱…… 🔥
阿方好奇地望著他們,覺得他們好厲害啊,都不累不膩。
在解釋完第八百遍「我平常不會無聊」後,阿方終於在沙灘上中暑了。
叫計程車回飯店時🚕,阿方簡直如釋重負,一不小心放太鬆,竟開心到笑出聲音,自己嚇到自己。
連假最後一天,他們在海灘散步。踏著太平洋的浪花,阿方跟男友說,她將機票改期了,決定提前回台灣。
這幾週讓她很困惑,來到不同的環境,男友像是一個她很不熟的人。
他們都是善良的人,但他們旅行的方法,顯然很不一樣:
她瞭解「放鬆」有很多方法,
但對方認為只有一種,像他們那樣才算。
她尊重不同興趣、並努力融入,
但他對她的興趣,卻粗魯地否定。
當同事「熱情卻帶著評判」地關心她,
男友總讓她一個人面對,從沒幫她緩頰。
他們都很熱情,但不允許她成為自己 ── 即使在旁靜靜陪著、不礙著誰也不行。
關於結婚,她得再想想。
這些事情,都比一場浪漫婚禮重要。
連續幾個週末極限運動衝刺,她全身緊繃酸痛,好需要休息。
她要回台灣,越快越好。
🌑他們後來沒結婚,嚇壞了一眾親友。
尤其男方同事們:他們準備了煙火求婚🎉,在第六個禮拜的週末 ── 後來當然沒派上用場。
阿方貼心給了一個理由,讓大家都有台階下。
旅行為什麼一定要很嗨?安靜也很好呀。
行程為什麼非得塞得滿滿?留白也很不錯呀。
快樂的方法明明很多。
關於人生或旅行,沒有誰比誰還懂。
🌑然而 ── 需要安靜這件事,真的很難理解嗎?
❒ 人類社會中,最頂級商務場所、最昂貴的 VIP 服務,強調的都是安靜空間、不被打擾的個人界線。
❒ 人類的職場,中高層級以上的主管,才能享有獨立、安靜的辦公室。
這些特權中,安靜、個人界線都是標配。
人類明明知道的 ── 安靜是好重要的事!
然而,
❒ 人類的校園、社會、職場,始終存在明顯的安靜歧視。
❒ 安靜的人被揶揄、貶抑,沉思被視為次等特質;
❒ 職場裡,基層員工如果透露「安靜的氣質」,職業生涯大概就很麻煩了。
人們都想要有安靜和隱私,卻又不允許別人的安靜與界線。
地球人不會邏輯打架嗎 !?

🌑一場寧靜的旅行
因為人類對安靜的矛盾,收到《了了礁溪》邀請時,我不免有點訝異:
這家旅宿,竟在推廣「看不見的東西」── 寧靜!?
「全然放鬆、什麼都不做、只要好好呼吸、讓心慢慢沉靜下來。」
我想到阿方:
光是「安靜可讓心靈充電」這事,她就解釋了幾百次,前男友也沒聽懂啊。
找阿方來《了了礁溪》好了 …… 他們根本一國的。
了了鼓勵你在房間泡湯、閱讀、靜心、吃茶點,
還準備了非常棒的料理。
她只要你做一件事:❝好好放鬆,漫漫沉靜下來❞。
🌑我和阿方什麼都沒準備。
人家都說是「靜心之旅」了,我們就不客氣地安靜囉。
這是一場我們想要的旅行:安靜、放鬆、讓自己透明化、觀察與感受
往礁溪的普悠瑪,我們各自靜心、閱讀。偶爾在車廂跑來跑去:看看窗外的海,再看看另一邊的山。
我們的房型是《大地》,客房延伸出一個「樹洞」,放了一盞小小的蘑菇燈。
自古以來,樹洞就有些神奇魔力,
比如:引誘人鑽進去。
又比如:把秘密講出來。

在樹洞喝了啤酒後🍺,阿方招了:
前男友回台灣後,他們試著復合過。
(哇,都沒講ㄟ妳……)
「他希望再旅行一次,他說,我可以帶幾本書去,他也忙他的事,我們相陪。」
「這是我夢想的 Quality Time:兩人各自專注,因陪伴感到安心。偶爾抬頭看到對方,心裡也很滿足。」
「妳想喔,結婚後只會更忙,家庭、孩子…… 更難有安靜的空間。#如果對方是個不需要安靜的人,不可能讓我保有,最後那一點點安靜。」
阿方決定給彼此一個機會。
他們開車到山上,一個View很美的飯店。
進了客房,整理好行李,才下午三點多🕞。
男友坐在沙發上,打開電視,開始看政論節目。
好吧。阿方打開行李箱,抽出一本書,男友卻開口了:
「妳還看書?這樣就不用出來了啊。」
阿方困惑地看著他,你不是說,我可以帶書嗎?
何況,你自己也在看電視啊?
男友拍拍沙發,要她過去陪他。
「我坐過去,他把手臂搭在我的肩膀上,像哥兒們那樣。」
「然後,他繼續看電視,音量轉得更大聲了。」
阿方陪看了二十分鐘,男友開始打盹。
她覺得無聊,心想:拿手機來滑好了。
她小心翼翼地側身、正試著摸手機時…… 男友醒了。
他:「嘖!妳看,妳又來了!」
方:「??我不是在陪你嗎??」
他:「這樣叫陪?!」
方:「你自己也在看電視啊?!」
「你可以看電視,可以打盹,我卻不能看書?」
阿方爆氣了:
「你太扯了,看電視我都沒嫌你吵,我滑手機最起碼還安靜,不會干擾你耶!」
前男友也很生氣:
「你這樣就已經是干擾我了!」
(OMG!)
前男友:
「如果我們要在一起,偶爾妳也配合我一下吧?」
如果你看電視、我看書都會「干擾到你」,那「配合一下」會是什麼鬼故事?
「沒有喔,我沒有想要一起了。」阿方說。
🌑這種雙標到很奇葩的例子,聽起來很嚇人,但仔細觀察,在我們身邊真的不少。
過度自我中心、原生家庭過度呵護、人生太順又毫無反思、或病態自戀人格(NPD),很容易會有這些症頭:
雙標、自利主義、無同理心、無法換位思考、都別人的錯、以為地球繞著他轉⋯⋯
(大家一定要對這些「跡象」警覺❗)
他們的利益就是唯一標準,別人只有配合的份。
我說:「所以,根本不是旅行的問題?」
阿方:「我後來想,那不是重點,」
「安靜與熱鬧、內向與外向,只要互相欣賞就不是問題。我們還可以透過彼此,看見更寬廣的世界。」
「關鍵是:我們願不願意,接納對方的世界。」
阿方:「他讓我感覺,❝我們❞只有一種樣子、一種價值觀、一種標準、一種生活方式,什麼都只剩下一種 ── #就是他的樣子。」
「這是什麼鬼故事?」
他們當然是散了。
前幾年,阿方閃婚,對方是個和她很不一樣的男人。生活裡的矛盾、吐吐苦水總是有的,但有一點挺好:
男人尊重阿方,給她完全的自主權。
這次找她出來旅行,我說:
「又要跟你老公借太太了。」
阿方說:「我自己決定就好啦,不用跟誰借。」
🌑了了礁溪的無菜單料理,視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感,五感全開,層層疊疊太迷人了。
我們讚嘆不已:到底怎麼做的?
「幫妳們問主廚,等一下喔。」
服務人員笑著說。幫我們問了好幾趟。
晚餐後,我們到附近的礁溪溫泉公園散步。
點點燈火中,有人悠閒在溫泉池泡腳。
夏夜的蟲兒在唱歌~🎵,聽來自在又奔放。
了了礁溪的創辦人 Rok 說:
「要被擠壓過,才會知道放開的美好。」
Rok 本來在台積電工作,為了更自由的生活,決定離開竹科,回宜蘭開了旅宿。
曾被生命擠壓的人們,放手時,也會特別灑脫吧。
多慶幸今晚的我們,和夏夜的蟲兒一樣自由。
🌑雖然這世界,對安靜還是常常誤解,但我真的很高興,有一家細緻美麗的民宿,這麼努力在推廣寧靜。
覺知敏銳的人,很容易在了了礁溪,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柔和、療癒自然的能量。
了了的住宿、餐飲值得各寫一篇,我放在文末。這篇就講阿方的故事。
本篇經過阿方同意。我適度模糊了背景,以保護曾陪伴阿方的每一個人。
未來我也會這樣處理故事。
也歡迎大家來認識了了礁溪,請允許我的字多。
🌑延伸閱讀
※了了礁溪住宿:靜,讓覺知甦醒
※了了礁溪餐飲:五感全開的飲食體驗